初春,警惕“倒春寒”!捂好这几处,养阳防病,抵御寒邪!

分享 阅读量 373 2023-02-13

最近不少地方都是下起了绵绵春雨,正是气候突变的时候,感冒与关节疼痛也相继而来......这“善变”的天气,咱们叫"倒春寒"

虽说初春时期,是万物生发的时期,人体阳气也处于一个上升的状态。但是在“倒春寒”的夹击之下,稍不留神,还是容易遭受到“风、邪、寒”的侵袭,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那怎样应对呢?“春捂”无疑是最好的应对良策!

不过春捂并不是单纯的穿衣防寒,最重要的是要捂对地方。

春捂应该捂哪里?

01

捂颈部

颈部有三个与身体受寒直接相关的穴位,分别是风池、风门、风府,一旦受寒便可能引发局部血管收缩、肌肉痉挛等,诱发或加重颈椎病,出现眩晕、大脑供血不足等不适。

保暖须知

别着急解下围巾、换下高领衫,避免脖颈暴露在风寒中。

平时可多做扩胸仰头的锻炼,帮助抻筋骨、练颈椎:双手交叉放在颈后,同时扩胸,头向后仰,手臂向前用力,颈部用力“对抗”手臂的力量。

用温毛巾,热水袋热敷,或者用电吹风的热风吹上述几个穴位,对改善受凉引起的颈椎问题以及各种头疼也是有所帮助的。


02

捂腰部

“腰为肾之府”,腰部受寒,很容易出现气滞血瘀,引起腰部疼痛,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等旧病复发。

保暖须知

尽量少穿低腰裤、露出肚子的短夹克等,中老年人可用护腰带加强保暖。

热敷后腰的肾俞穴,可以温暖肾阳:

双手交叉,快速搓热手掌,把手掌捂在肾俞穴(俗称“腰眼”,腰椎两侧二指宽处,约与肚脐相水平)上,用手掌温暖腰肾,同时双手反复按揉,至腰部微微发热。也可以用热水袋热敷或者艾灸该穴位。


03

捂足部

双脚支撑着人体,但它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易受影响,且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易被寒气偷袭。尤其是女性一定要做好下肢的保暖,以防足三阴经受寒,寒邪顺着经脉传到腹部,进一步损伤子宫和其他脏器,引起一系列疾病。

保暖须知

常揉搓手脚心、按摩涌泉穴;

早卧晚起,不熬夜;

坚持泡澡泡脚,畅通血管;

穿宽松衣物,紧身衣物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尽量穿棉袜入睡,避免夜间足部受凉。


春捂的4个小技巧

01

早晚捂,变天捂

春捂早晚要捂,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8℃时,早晚就要增加衣物;变天尤其要捂,多留意天气预报,在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48小时就要开始捂。

02

上薄下厚,脱衣递减

由于人体下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受风寒的侵袭,所以宜“上薄下厚”,下半身应该多穿一些,而上身可以稍微少穿一些,有利于气血畅达。

脱衣也不是一步减到位,要递减,一件一件地脱,尤其是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先减上衣,后减下装,鞋子也要穿得暖和一点。不宜过早摘掉帽子、围巾,以免遭受风寒,出现头痛、感冒、伤风等。

03

春捂穿衣别太紧

春捂不仅是不要过早脱衣,同时穿衣也不能过紧。穿紧身的衣,阻碍了气血的流动,容易把阳气郁住,身体会更冷。所以,穿保暖性好又柔软透气宽松的衣服最好,暖和,皮肤也不容易干燥瘙痒。

04

春捂别过度 因人而异

春捂固然重要,可是捂得太过又会捂出火来。如果捂得太严实,就会导致鼻腔、牙龈、肠道、呼吸道上火。所以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温度变化来定。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

如果温度高于15℃,就可以适当脱掉一些衣服,但如果温度低于15℃,还是先让厚衣服多陪伴几天吧。气温达到15℃后,还要再捂个7天,小孩子、体弱多病、或者高龄老人要捂14天。

一般来说,天气的回暖至少需要10-15天。老人和一些体质偏寒的人,捂着没有身体冒汗、咽喉发干,可以多捂几天;体热的人如果捂了后身体容易出汗,就可以少捂几天,不然“捂”出了汗,被风一吹反而更容易着凉。


图文素材综合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合作伙伴

中国银联

中国建行

长安通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陕西传媒

各界新闻

陕西广电

扫描下载惠宾健康通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