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在多种复杂、严重的疾病中往往会应用到核磁共振检查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在强大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共振,释放出能量信号,并投射到电子计算机上进行成像采集,这项技术给临床判断疾病提供了坚实基础,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病情。
01
该检查技术是一种无损害性质的安全检查,其辐射基本上为0,特别适用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及妊娠期妇女;
02
同时,核磁共振检查期间能够通过任意方位进行断层,可以在不同方向的成像基础上,针对任何角度的图像进行仔细观察,因此在立体病变的评估效果上比CT检查更强。
03
此外,CT检查会在骨骼边缘出现条纹状伪造影,从而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而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则不会产生骨伪影,在小脑脑干等处的病变诊断中也能够发挥独特作用。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阳性结果都表示病情严重。
1
腔梗
腔梗,即腔隙性脑梗塞,发生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是动脉引起的体积很小的梗死,与普通脑梗塞是有区别的;核磁共振报告有腔梗,很多人会表示自己没有症状,原因就在于腔梗属特殊类型的脑梗塞,病变可能位于不重要或没有造成其他影响的部位。
所以,如果没有症状就可以“忽略”,当然,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这些基础病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患于未然。
2
缺血灶
缺血灶的原因可能是脑组织的慢性缺血、炎症、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脑静脉病变等,代表了一种脑白质的改变,正常老年人也可能出现这一情况。
核磁共振所见只是反映一种影像学现象,很有可能不代表有具体意义,看到这个结果不必过于担心,预防基础性疾病、健康生活才是重点。
3
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
研究表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大量饮酒、遗传因素、年龄、肥胖症和不良饮食习惯、运动缺乏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10种危险因素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如果出现了头脑不舒服、睡眠不好、记忆力减退、综合判断能力下降、情感异常、偏侧肢体麻木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要及时就医,阻止动脉硬化的进程;除了一些病理因素,脑动脉硬化也是衰老的一种迹象,注意日常养护。
4
囊肿
囊肿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身体各个部位都可能会长,比如肝囊肿、肾囊肿、脾囊肿、宫颈囊肿、卵巢囊肿、神经上皮囊肿……
简单地说,囊肿是个囊,只不过里面填充的是液体,那么液体从哪来?可能是感染、外伤、寄生虫等多种原因导致,腺体自己分泌的液体排不出去,只能像气球一样“吹”起一个囊肿;
而很多人由于缺乏对医疗知识的了解,看到“囊肿”两个字便不由想起恶性肿瘤、癌症等,实际上看到报告结论上面写的囊肿,就证明影像科医师基本认定这是个良性囊肿,如果体积没有长到过大,就无须担心,年度复查或者根据医嘱采取相关的处理方法即可。
5
许莫氏结节
许莫氏结节是在脊柱类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中高频出现的一个词,略带“洋气”的称谓,迷惑性很大,它到底是什么呢?
它又称椎体内软骨结节,是由椎间盘的髓核组织经软骨终板的薄弱区疝入椎体内所形成的椎间盘改变,简单解释就是椎间盘突入椎体的一部分。
当然,大多数许莫氏结节是无症状的,仅仅急性炎症期的许莫氏结节表现出疼痛不适。
扫描下载惠宾健康通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