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41度高温天玩漂流失温,失温很可怕!这些知识能救命

分享 阅读量 471 2022-08-22

热点新闻



近日,浙江绍兴,张女士在小黄山漂流景区游玩时,突然脸色苍白、头昏乏力、四肢僵硬。当时气温41℃,大家都以为张女士中暑了,但她却一直喊冷,民警立即拨打120。经检查,张女士竟然是急性失温了。


医生表示,可能是因为漂流时衣服湿透了,高温蒸发带走了体内热量,导致体温不断下降,引发失温。经救治,张女士已脱离危险,她为民警送去感谢信。

专家表示,不只有雨雪大风和寒冷环境会引发失温,当环境温度突然变化,人体热量迅速流失,也会造成失温现象。

你知道什么是失温吗?户外失温有多危险?应该如何防范?转发收藏这篇文章!关键时刻能救命!

图片


什么是失温?






失温,一般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这里所谓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人体四肢和表层皮肤而言的。


失温有哪些表现?

失温的各个阶段和症状表现:

图片

一级,轻度失温:33-37°C

颤抖、心律升高、排尿变多、呼吸频次升高、肌肉不协调、蹒跚、行为异常。

图片

二级,中度失温:29-33°C

恍惚、颤抖减少甚至消失、虚弱、思维麻木、智商降低、口齿不清、记忆障碍、视觉障碍、心律不齐、瞳孔放大。

图片

三级,严重失温:22-29°C

昏迷、神经反射消失(对疼痛没有反应)、呼吸频率和心律极低、低血压、可能出现心室纤颤、患者无法自主调节体温。

图片

四级,致命阶段:低于22°C

肌肉僵硬,很少能觉察到心跳或者呼吸、很容易出现心室纤颤然后真正死亡。


如何避免失温?

图片

注意内衣的选择

户外出行的人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防雨防雪,只顾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引起的失温风险。要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棉织品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

图片

注意衣物的增减

在高寒地区徒步出发前将保暖衣物放在随身携带的包里,出发时穿着薄快干T恤或加一件透气好的外套。每到一个休息点就立马取出保暖衣物穿上,避免着凉和失温。

图片

注意保暖防护

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应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

图片

及时补充体能

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备好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


失温该如何救治?

当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体温,就会出现“失温”现象。那么,万一不幸遇到失温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对于失温者的救助千万不能进行烤火等急骤升温,需要进行缓慢回温。

因为较严重的失温患者身体严重脱水,体液和细胞液浓度升高,身体内的生化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适应低温环境,如果复温过于猛烈,可能会剧烈扩张血管,导致低血压,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造成复温休克。
图片

1. 脱离低温环境

首先,让失温者不再暴露在寒冷中,如果是湿衣服,一定及时换掉,避免散发更多热量。

此外,要找相对来说风比较小,甚至没有风的地方,如三角地域、避风港、山洞或者背风的山坡背面,低洼地等,最大限度的避免体温的流失。出现重度失温时,要将患者包裹在保温层中,立刻送医抢救。

图片

2. 加强保温

而对失温患者的体外复温,应集中在对核心部位,例如脖子、腋窝、腹股沟。四肢只需要做好被动保暖防止结冰。另外回温时要用布包裹热水瓶,防止回温过快。


重度失温阶段


自身已经很难产生热量,更多的是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除了以上处理方式外,必要的情况下需要用到心肺复苏急救。

图片

失温患者的搬运

在搬运失温患者的时候也一定要小心,以免搬运过程中,使失温者让大量的冷血液从表皮回流到心脏,引起心律失调。

注意

切记不可给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以免让大量的冷血液从表皮回流到心脏,引起心律失调。


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合作伙伴

中国银联

中国建行

长安通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陕西传媒

各界新闻

陕西广电

扫描下载惠宾健康通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