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病高发主要跟三个方面有关:
首先,人们对于脚部卫生和护理不够重视,有些人经常不洗脚,一双袜子穿几天;
其次,与穿高跟鞋有关,双脚无法得到放松,进而导致过敏、足癣、足底筋膜炎、关节畸形等疾病。
最后,是人们缺乏脚部保健意识,对一些症状没有重视,等严重时才就诊,错过时机。
发现脚变长变宽,是足部衰老的开始
有调查指出,与年轻时相比,55.1%的老年人的脚变长了,67.4%的老年人的脚变宽了。除了脚部形态改变,老年人的步态也有变化,39%的老人步态不正常,例如外八、走路速度忽快忽慢等,更容易导致摔倒。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唐康来表示,超过七成的老人脚病是衰老引起的退行性病变,包括足底脂肪垫变薄、拇外翻、韧带松弛、足弓塌陷等。
脚部有些变化并非衰老,与疾病有关
如果脚部出现以下症状,就要当心,可能是健康正在拉警报。
01
脚部酸痛
大部分脚酸是过度劳累导致的,但也可能是疾病引起,包括腰椎间盘突出、下肢动脉硬化、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足、扁平足等,如果休息后无法缓解,建议及时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
腰痛是首要症状,但如果刺激到神经根,可能引发脚麻、脚酸;
下肢动脉硬化:
常见症状是腿部发凉、脚部酸痛、乏力,长期如此很可能导致脚部皮肤变薄、腿部变细、汗毛脱落等症状;
糖尿病足:
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走路时有酸胀疼痛感,需要停下来,还可能出现肌肉萎缩、足部畸形;
扁平足:
02
脚麻疼凉
脚部发麻、发疼和发凉,可能是糖尿病足导致的。糖尿病足会加重局部血管狭窄,尤其是肢体远端血管。当天气转凉时,血管狭窄和血液运行不畅会导致双脚发凉、麻木和疼痛,严重时,还可能在夜间发生剧烈疼痛,需要服用止痛药缓解。
03
脚面肿胀
导致脚面肿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静脉曲张、妊娠、心脏衰竭等。例如,当心脏瓣膜不能正常关闭时,常见症状就包括脚面肿胀。
另外,与心脏疾病相关的脚部肿胀常伴有呼吸短促、乏力等症状。
04
脚后跟疼
如果经常脚后跟疼,尤其是走路或用手按压时疼痛感更明显,则可能是患有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是位于足弓下方的一层弹力膜,用于支撑足弓、维持足弓高度。当足底筋膜受到反复拉扯时,可能导致足底筋膜劳损或慢性炎症。
05
脚变紫黑色
脚部变成紫黑色,与下肢动脉栓塞有关,可导致血流中断,肢体急性缺血,紫黑色说明缺血时间较长,会增加重要并发症和截肢风险,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老人护足讲究个“三部曲”
01
穿对鞋子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足踝外科中心主任胡勇指出,老年人选鞋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适时,老年人下肢血管可能狭窄和闭塞,要根据季节选择合适的鞋款,例如夏天要通气,冬天要保暖;
二是鞋底不要太软,老年人脚底的脂肪层较薄,如果鞋底过薄、过软,可能导致走路不稳,容易摔跤,因此要选软硬适中、可以防滑的;
三是要方便穿,如果鞋子要系鞋带,老人蹲下、弯腰会比较费力,还可能导致血压不稳,鞋带脱落也可能让老人摔倒。
02
护脚泡脚
老年人的足部血液循环较差,神经功能衰退,一旦出现小损伤,就可能导致更大的隐患。老年人可以通过泡脚来护脚,但部分老年人患有基础病,尤其是糖尿病和动脉硬化,泡脚时要注意水温,尽量控制在38℃-40℃,时间不超过20分钟。
03
出行运动
适当走动、锻炼对脚部健康有诸多好处。但老年人在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选择适合的方式,如果患有糖尿病足、平足症、脚跟痛,就不适合踩鹅卵石。
俗话说,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通过脚部变化知疾病的同时,我们也要爱护它,你学会了吗?
文章来源:39健康网
图片来源:摄图网
扫描下载惠宾健康通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