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怎么回事?
耳鸣是一种主观症状:
人体自听过响的表现(听觉过敏);听觉系统损伤后的伴随继发反应;身体的警报系统(良性、恶性);全身病理情况的局部表现;各种疾病的伴随症。
耳鸣自测等级
0
0级:没有耳鸣。
1
1级:偶有耳鸣,但不觉得痛苦。
2
2级:持续耳鸣,安静时加重。
3
3级:在嘈杂的环境中也有持续耳鸣。
4
4级:持续耳鸣伴注意力下降及睡眠障碍。
5
5级:持续重度耳鸣不能工作。
6
6级:由于严重的耳鸣,患者有自杀倾向。
耳鸣了应该怎么办?
出现耳鸣不要紧张,积极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积极治疗原发病。通过治疗原发病,可以有70%的病人耳鸣得到缓解,如果不能找到原发病,则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治疗。
如何正确治疗耳鸣?
我们进行治疗的目的是中断对烦躁的耳鸣的感觉与接受。是对听觉系统重新进行习服训练使之恢复正常,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耳鸣的感受上。
现在习服治疗是提高听觉中枢系统对外界听觉的敏感度并进行训练,同时要尽量注意避免过于安静的环境。
同时,辅助放松疗法以及心理治疗,不要恐病、怕病、惧病,可以减少耳鸣引起的紧张反应,意识到问题时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与治疗,进行咨询与就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乐观地生活态度去面对新的一天。
生活中有哪些习惯会伤耳朵?
01不当的掏耳习惯:
使用过硬的工具掏耳朵或过于频繁地掏耳朵都容易损伤耳道,造成炎症反应。
02长时间戴耳机:
为了阻挡外界的声音,我们会放大耳机的音量,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听力下降,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在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不足,神经就像一根皮筋一样一直被拉扯,敏感性会下降。另外耳机长时间摩擦耳道,可能会导致外耳道疖肿形成。
03喜欢去噪音大的场所:
经常出入这种噪音场所,耳朵长时间处于过高分贝的噪音环境,对听力损伤也十分巨大。
04被揪耳朵、打巴掌:
一些家长或老师,总是喜欢揪孩子耳朵、或者打孩子巴掌,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切勿如此。这些动作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耳道受损、充血、红肿、严重可能导致软骨骨质、耳膜破裂。
05擤鼻涕太用力:
口腔、鼻腔都是通过咽鼓管和耳道相通,在用力擤鼻涕时,气压突然压向耳道,可能会导致耳膜破裂、耳道感染等不良后果。
06滥用抗生素:
一些抗生素,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耳毒性,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听力损伤。
生活中应该如何科学用耳?
掌握正确的掏耳朵姿势、保持良好的用耳习惯,洗澡、游泳后及时清理耳朵;减少戴耳机次数;防止耳朵受外力伤害;远离噪音场所。
洗澡及游泳之后要及时用干燥柔软的毛巾以及棉签擦拭及清理外耳道,防止污水长时间停留耳道,造成耳道感染。
不要经常出入噪音场所,擤鼻涕时不要两边鼻孔同时堵住,应该一边擤完再擤另一边,让鼓膜两边保持相同的气压,防止鼓膜损伤。
指导医生
供稿丨郭邓微
扫描下载惠宾健康通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