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21个世界慢阻肺日
慢阻肺病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
高发年龄在40岁以上
秋冬季为高发季节
调查显示
我国慢阻肺病患者近1亿人
其中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13.7%
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就是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咳痰以及气短,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总称。
慢阻肺具有进行性、不可逆特征。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和喘息,久而久之将演变成肺心病,最后可能累及全身各系统。
医生介绍,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是引起慢阻肺病的主要病因,吸烟开始的年龄越早,时间越长,每天吸烟量越多,患病率越高;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病发病和加剧的重要因素;儿童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与成年时肺功能降低有关。
慢阻肺的初期症状
01
呼吸困难:
这是慢阻肺重要的症状,也是患者体能丧失和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患者常描述为气短、气喘和呼吸费力等。早期仅在劳力时出现,之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
02
慢性咳嗽:
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有咳痰,也有少数病例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02
喘息和胸闷:
这不是慢阻肺的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有明显的喘息,听诊有广泛的吸气相或呼气相哮鸣音,胸部紧闷感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和肋间肌收缩有关。临床上如果听诊未闻及哮鸣音,并不能排除慢阻肺的诊断,也不能由于存在上述症状而确定哮喘的诊断。
03
咳痰:
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03
其他症状:
在慢阻肺的临床过程中,特别是程度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长时间的剧烈咳嗽可导致咳嗽性晕厥,合并感染时可咯血痰。
慢阻肺的反复发作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者会威胁生命。因此,平时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那么,如何预防慢阻肺的发生呢?
如何预防慢阻肺?
01
戒烟
70%-80%的慢阻肺患者有明确的吸烟史。对于已经患有慢阻肺的,吸烟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被动吸烟同样会导致慢阻肺。
因此戒烟是阻止慢阻肺发生发展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多次尝试戒烟失败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戒烟。
02
防止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包括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统计表明,我国城市居民每天在室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时间长达21.5小时,占全天时间的90%,因此我们重点关注室内空气污染。
尤其在冬天,要养成勤开门窗的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可安装换气设备。长期吸入炒菜时产生的油烟亦可导致慢阻肺的发生,可通过更换炊具、烹煮方式等减少室内油污污染。
03
增强营养
慢阻肺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明显,机体消耗大,呼吸肌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常伴有营养不良。目前认为营养不良是慢阻肺患者患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危险因素。
患者应适当增加食物摄入量,每日膳食中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牛奶等)不应少于1克/千克体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可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氨基酸等,从而改善呼吸肌力量,增强体质和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04
有效锻炼
慢阻肺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适当锻炼,一般选择时间短和低强度的项目,如步行、太极拳、广播操等。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适应气候变化,锻炼耐寒能力,增强呼吸道免疫力。
慢阻肺患者通常以胸式呼吸为主,表浅而短促,既不能保证肺的有效通气,又增加耗氧,诱发呼吸肌疲劳。腹式呼吸和缩唇式呼吸训练可以锻炼膈肌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气体分布,延缓病情进展。
05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慢阻肺患者病情急性加重多由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慢阻肺患者免疫功能低于正常人,且随病情发展呈下降趋势。因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预防急性感染至关重要。
患者可接种针对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的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也可以使用免疫调节剂。患者在缓解期还可以根据体质特点,适当服用中药补虚理瘀,清肺化痰。
温馨提示:
入冬后天气变化,慢阻肺患者如遇不适应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扫描下载惠宾健康通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