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剩米饭致一家三口食物中毒,医生提醒:当心隔夜饭引起“炒饭综合症”!

分享 阅读量 449 2022-10-21

以蛋炒饭为代表的各类炒饭制品,营养美味,加工制作简单,是居家或外出用餐时常见的食物。但是,炒饭加工制作或食用不当,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造成腹痛、腹泻、呕吐等,即“炒饭综合征”

近日,西安刘女士一家就因为食用了隔夜的剩米饭,结果纷纷食物中毒,不小心得了“炒饭综合征”

图片

西安秦皇医院儿科门诊,刘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匆忙赶到医院,5岁的女孩和11岁的男孩捂着肚子,满头冷汗,疼得不停抽泣。

经医生询问得知,一家人吃过午饭不久,妹妹半小时内吐了七八次,随后哥哥也开始上吐下泻,头晕眼花、腹部疼痛,刘女士也出现了呕吐、冒冷汗的症状。

图片

经检查,三人血常规血项指标高,心肌酶谱有损伤,尿常规提示有血尿,肾功能有损伤。对呕吐物进行细菌培养后,确诊为蜡样芽孢杆菌感染性食物中毒

经过及时救治,刘女士和孩子都脱离了危险。“昨天剩的米饭太多,觉得扔了可惜,就放在冰箱里,中午拿出来热着吃了。”刘女士说。

图片

什么是“炒饭综合症”?



“炒饭综合症”,是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多发生在6月份到10月份。蜡样芽孢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水、空气中,生长温度范围20~45℃,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释放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图片

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主要为含淀粉较多的各类食物,通常可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炒饭或米饭中发现,由其引起的病症通常称为“炒饭综合症”,临床上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特征。夏秋两季是蜡样芽孢杆菌最活跃的季节,吃了隔夜的食品很容易引发食物中毒。



医生提醒



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食品外观一般无明显变化,不易发现腐败变质迹象,容易被人们忽视,因此夏秋季节最好不吃隔夜食物,一旦出现中毒情况,及时就医。














如何有效防范“炒饭综合症”?



01.

一是严控加工制作时间

米饭煮熟后不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一般不应超过2小时。制作炒饭时应确保食物加热均匀并彻底熟透。加工好的食物如不立即食用,应尽快冷却,低温保存,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

02.

二是提高个人防范意识

外出用餐或订购外卖时,对炒饭、饭团、紫菜包饭、寿司等米饭制品,应确认食物的新鲜程度、储存温度和时间等是否符合要求,购买后应尽快食用,不宜久放。

03.

集体配餐单位要防范风险

要严格控制好食物加工、放置、配送等过程中的温度、时间。食品应使用密闭容器盛放,并标注食用时限和食用方法,提醒消费者尽快食用。

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的,应在高于60℃或低于8℃的条件下存放。供餐过程中,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图片
图片

您听过“炒饭综合症”吗?大家平时制作炒饭时,一定要确保食物加热均匀并彻底熟透。

来源:西安新闻网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合作伙伴

中国银联

中国建行

长安通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陕西传媒

各界新闻

陕西广电

扫描下载惠宾健康通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